寶器彰德 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2058 西周中期 青銅鳳鳥紋爵
ARCHAIST BRONZE 'PHOENIX' CUP, JUE Middle Western Zhou Dynasty
起拍價: NT$300.000
L 17.8cm、H 22cm
青銅質,銹色多為淡綠,局部顯赭。為一典型殷、周式爵:直流口,尖翹尾,流(器嘴)後立一對傘狀柱於緣,柱側劃弦紋。單獸首鋬(手把),筒狀壁,卵形腹,下接三微撇角椎長足。器身大部填雲雷紋地,上作多對鳳鳥紋,大目勾喙,頭冠華如鹿角,細身收翅,尾長出岔,末收雲形爪,皆兩兩對稱於流、尾、及壁面(兩側各分二段二對),並視可用空間縮簡其形。形制標準,而集殷制構圖、周制主題於一,尤能存蘊三代古風。 爵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器器形,其功能體現於容積,乃貴族個人盛酒就口之杯具,並附禮儀性質。按爵之出現早至二里頭文化,於晚商時期已是各級貴族幾乎皆持有的基本銅器,並多和觚一同成列,以為身分階級的象徵,而有別於周人的鼎、簋制度[1]。又鳳鳥紋作為銅器主紋的現象則流行於西周中期,被學者廣泛認為是「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國語.周語上》)的體現[2],並在外觀方面和多作輔紋的殷商鳥形有別。 按武王克商後,商系統的器物風格並未立即斷絕,而是隨周人經營中原逐步淡出歷史。就爵而言,其隨若干酒器一同絕跡於西周,原因則不外乎與恭王時期的禮制改革有關[3]——此器既用承自殷商的雲雷地紋,又將過去習飾的獸面紋并夔紋組合悉數置換為華冠長尾鳳鳥,不僅易辨其時代,更存兼容並蓄之氣,尤其珍稀。北京故宮〈鳳鳥紋爵〉(參閱1)是目前所見與此器紋飾佈局幾同者;至於如扶風莊白一號窖藏76FZH1:98〈墻爵[甲]〉(參閱2)等器則屬僅飾帶狀鳳鳥紋,而仍以其為主紋之類,更呈周風之簡練。 註腳 [1]黃銘崇:〈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下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本第1分(2011年3月),頁3-21。 [2]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頁365-370。 [3]Rawson J. (1988). A bronze-casting r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and its impacts on provincial industries. In Maddin, R. (Ed.), The beginning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Papers from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Zhengzhou, China, 21-26 October 1986 (pp. 228-238). MIT Press. 參閱1.西周中期:鳳鳥紋爵(h. 22 cm)。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器於過去的圖錄中曾被定為西周早期。 參閱2.西周中期:墻爵[甲](h. 20.6 cm)。曹瑋主編:《周原出土青銅器》十冊(成都:四川出版集團、成都:巴蜀書社,2005),頁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