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6174 清代 粉彩長壽富貴八桃紋大碗

LARGE FAMILLE ROSE BOWL WITH EIGHT PEACHES PATTERN Qing Dynasty

來源:1.Hjalmar Wicander (1860-1939) 舊藏,後由家族傳承。
2.uppsala auktionskammare auction, Sweden, 2017年6月9日, Lot1480。

起拍價: NT$2.000.000

NT$2.000.000 ~ NT$6.0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11-02 11:00:00 (GMT+8)
LOT: 2025-B-01-6174 分類:
描述

H 16.5cm D 40.5cm

侈口深腹,外壁以粉彩密繪老樹蟠枝,桃實累累,間飾花葉,寓「長壽富貴」,枝幹作褐黑苔點皴染,桃面見點彩暈染層次分明,口沿赭彩護口,內壁開光繪南極仙翁倚鹿而坐,圈足內另飾一枝壽桃。蟠桃亦稱「壽桃」、「仙桃」,傳說西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之可延年益壽,因而有吉祥、長壽之寓意。而「九」與「久」同音,象徵長長久久、長壽綿延,故「九桃」有「長壽久安」的吉祥涵義。粉彩九桃紋為御窯廠重要經典圖案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清雍正時期,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圖一),此外,雍正官窯粉彩瓷器多繪八顆蟠桃,乾隆時為追求吉數則多為九顆蟠桃,因此又有「雍八乾九」之說。
本器採用粉彩工藝,即一種在明五彩的基礎上發展,借鑒銅胎琺瑯彩的製作方法,在康熙年間創燒的新品種瓷器(註1),其特色在於運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註2),再以色彩渲染技法繪製圖案,使色彩粉潤柔和,富麗典雅。此器外器壁繪以九顆碩大的蟠桃紋飾,象徵長壽吉祥,並融合了富貴與壽考的祝福。蟠桃自古被視為仙果,寓意健康長壽與福壽雙全,九桃更象徵著長久與圓滿。此器之粉彩九桃紋描繪細緻,桃枝蜿蜒交錯,花葉繁茂,色彩巧妙運用粉紅、嫩黃、淺綠等柔和色調,展現出粉彩彩繪的高超技藝,同時釉質也是細膩光潤,整器不僅線條流暢且構圖勻稱,盡顯乾隆時期瓷器的奢華風格。
若從色彩配方上比較雍乾兩朝,雍正時期的粉彩以白釉為底,色彩較為單純且清新,色調疏朗,注重色彩的明媚和層次感(註3)。乾隆時期則逐步豐富了色彩的深度和飽滿度,採用更多變化的色釉作為底飾,如粉紅、淡黃、嫩綠等色彩,形成多樣的「錦地」背景效果,增強了視覺的豐富性和華麗感(註4)。在施彩技法上,雍正時期的粉彩繪製工藝注重線條細膩,色彩組合較為和諧,追求簡潔明快,而到了乾隆時期,粉彩的繪製呈現出更加複雜的層次,一方面在底釉基礎上再加彩繪主紋,形成一種圖案浮現於錦緞上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發展出以剔彩技法輔助粉彩繪製,通過剔除部分彩釉以突出主紋,形成色彩與紋飾的對比,展現出細膩的立體感和精緻的裝飾效果,技藝更加爐火純青。
類似工藝品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雍正〈粉彩過枝桃樹紋盤〉(參閱1),2020年北京保利15週年拍賣會「禹貢貳—雍正御窯十三絕」專場,拍品編號5038清雍正〈粉彩六桃五蝠過枝「福壽雙全」圖碗〉(參閱2),2020年香港蘇富比,拍品編號3622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大清雍正年製」款〉(參閱3)。綜上,粉彩九桃長壽富貴紋碗是以精湛粉彩技藝繪製的吉祥主題瓷器,是研究清代宮廷藝術、工藝和文化的重要珍品,相當值得珍藏。
註腳
[1] 王淑媛、李凌:〈淺談粉彩工藝心得〉,《景德鎮陶瓷》2009年第3期,(江西:景德鎮市陶瓷研所,2009年)。
[2] 張海龍、張靜靜:〈淺析清代粉彩瓷的發展與藝術特色〉,(江西:江西工藝美術館,2013年)。
[3] 沈以正:〈淺釋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與瓷畫〉,《美育》1996年第70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6年),頁33-44。
[4] 余佩瑾:〈時代與風格——清代乾隆官窯的仿古與創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2006年),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