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年代 日本、香港資深藏家珍藏專場

7022 元代 琺瑯暗刻花紋高足杯

ENAMEL STEM-CUP WITH INCISED FLORAL PATTERNS Yuan Dynasty

起拍價: NT$1.000.000

NT$1.000.000 ~ NT$2.0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11-02 11:00:00 (GMT+8)
LOT: 2025-B-02-7022 分類:
描述

H 10cm D 9.5cm

杯敞口深腹,下承多節高足,胎施白色化妝土(註1),以泥條堆線分隔紋地,格內填施黃、藍綠、赭紅等低溫釉彩,釉面呈玻璃狀光澤,內心蓮瓣形開光中書梵字,內壁環飾八小開光,各書吉語,口沿內飾忍冬卷草與團花,外壁作聯珠框格,間飾卷草與八吉祥紋,足底露胎,中央筒芯內見淡青釉。
中央為一枚梵字種子字,以悉曇(Siddham)體書寫,種子字(梵語:■)又稱種子、種字,是密教中代表佛、菩薩的梵文音節字母,內圍八小開光為吉語字組,作「長命富貴、金玉滿堂」,推測用於祈福、延壽與禮佛。五彩瀝粉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的一種珍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用瀝粉工藝製作的五彩瓷器,是在已燒好的卵白釉瓷表面上,以礦物料堆砌花紋,使通體紋飾輪廓線凸起,再填入多種顏色低溫二次燒成,有紫紅、藍、綠、孔雀綠、黃等,有的甚至用到金彩,燦然絢麗。耿寶昌先生認為彩釉堆花瀝粉工藝係受西域大食國銅質琺瑯器的影響,因而雖為瓷質卻能呈現出類似於銅質琺瑯器的效果(註2)。根據《明清瓷器鑒定》描述,瓷胎是為元皇宮燒造的樞府素胎;施官窯樞府青釉(有稱卵白釉);用紅、紫、黃、藍、白、綠(或孔雀綠)色彩,採取堆花瀝粉的技藝作裝飾,再在輪廓內添彩,加嵌金片(或貼金箔或重塗金粉);紋飾為皇家傳統的雲龍紋、雜寶、如意、纏枝花和佛教意義的蓮瓣、八寶、梵文。器壁有印,劃有當時風行的纏枝扁菊、牡丹暗紋;器型有盤、碗、玉壺春瓶、高足杯、香爐,製作地是景德鎮。它給人的整體印象是施彩古雅,彩和金片渾然一體,金碧輝煌,繁縟華麗。重要的一點是其工藝明顯受西域「大食窯」(伊朗)陶、銅質琺瑯嵌的影響而別具一格,並產生出較強的藝術效果。由此可以推斷,這是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引進西域技藝而燒造的新品,或是引進(俘獲)的西域工匠所製作的。這是絲綢之路傳承的又一例證(註3)。
相近工藝可見上海博物館庋藏〈卵白釉堆花加彩梵文盤〉(參閱1),烏蘭浩特市博物館庋藏〈景德鎮窯卵白釉堆花五彩戧金花卉紋高足杯〉(參閱2),此外,耿寶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亦有刊載若干瓷片和殘件圖例(圖一)可供參閱。市場上可橫向對比,2014年北京翰海,拍品編號3385〈卵白釉暗刻五彩戧金碗〉(參閱3)。對於五彩花戧金瓷器,上海博物館專家曾感嘆:「此乃元朝貴族使用的物品,它的出現填補了中國陶瓷史的空白」。故宮資深陶瓷專家評價:「這種五色花戧金五彩瓷在元代不僅已有生產,而且其工藝水平已相當高超,如同名貴的琺瑯彩,可以說它就是最早的琺瑯彩。它可和當時的新品銅質琺瑯、瓷質琺花品種相媲美。它的出現為中國陶瓷史的五彩瓷燒成時間提前半個世紀。」從兩位專家給出的高度評價,可以見得元代五彩瀝粉瓷器有多麼珍稀,本件五彩瀝粉高足杯不僅做工精緻、品味古雅,品相也保存得十分良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收藏。
註腳
[1]秦大樹:〈瓷器化妝土工藝的產生與發展〉,《華夏考古》2018年第1期(北京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8),頁58-74。
[2]耿寶昌:〈再談元代五色戧金瓷〉,《大家談收藏‧陶瓷》(北京市:學苑出版社,2006)。
[3]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