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8010 良渚文化 玉豬龍
JADE COILED DRAGON Neolithic Period, Liangzhu Culture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600.000
H 3cm
青黃玉質,局部帶有紅沁與白化。全器以整料琢成開口環狀玦佩,一端作簡化獸首(似豬龍之首)浮雕一雙大眼、豎耳、凸鼻的龍首,與圓環整體造型構成首尾相銜的原始龍的形態,背面自端面垂直一圓筒形穿孔,應為穿繫或安座之用。器表打磨圓熟,形象生動。此類小玉豬龍的造型,見於崧澤晚期至良渚早期太湖流域地區。(圖1、圖2)
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玉龍的地區,主要有東北地區,分佈在遼寧、內蒙東部的紅山文化,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為主良渚文化早期階段,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以及湖北石家河文化。(表1)良渚文化的玉龍基本上有兩大類,第一類約呈4公分左右的長條狀玉龍,目前出土資料只有普安橋遺址一件。第二類,除江蘇常熟羅墩遺址近乎圓形,徑:3.4公分稍大外,目前考古資料所見多為1點多至2公分左右的小玉龍。第一類主利用長方形玉料,雙耳立體圓雕造型,嘴巴鋸割成「L」形的立體型態。第二類有幾件看似利用圓形芯料或圓形餘料所做成的近乎圓形或圓盤狀玉龍。玉龍邊緣留有近似圓形鑽孔後留下多道旋痕可作為佐證。(表2)良渚文化早期玉龍的紋飾,身體多平素無紋。主要強調玉龍的眼、鼻、耳。古樸的雕琢手法,與紅山文化的玉龍有異曲同工之妙。此類小玉龍目前資料主要出現在良渚文化早期偏早階段,良渚文化早期偏晚或是良渚文化中期偏早,其後基本就不見此類玉龍。之後演化成龍首紋或獸面紋裝飾在其他造型上。
註腳
[1]江美英:〈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龍初探—一個考古/歷史、族群文化、科技/藝術的跨域思索〉,《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2009年第6期,頁77。
[2]蔣衛東:〈紋飾與刻符〉,《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玉器研究》(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2007),頁 22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