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器彰德 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2056 西周早期 青銅角

BRONZE VESSEL, JU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起拍價: NT$700.000

NT$0 ~ NT$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05-18 13:00:00 (GMT+8)
LOT: 2025-A-01-2056 分類:
描述

H 28cm、W 23cm

青銅質,底澤灰黑,局部附青綠薄胎。形為有蓋角,概呈左右對稱。器蓋呈折稜菱形,央拱粗橋鈕,其各邊對出稜扉四條,並沿扉雕二反向獸面紋。器身子母敞口,左、右生兩尖尾,無流。筒身直壁,衍三稜扉與一單鋬,鋬之上端及其對側外壁作獸首;壁面則出雙段紋飾:上刻三角葉紋,下施獸面紋并夔紋二組,悉填雲雷地紋,其間隔以凹溝。卵形腹,底接三隻撇錐足,外側皆飾三角葉紋。蓋、壁內側有相同銘文「晨肇貯用乍父乙寶尊彜即冊」(隸定),其義應是標明此器之來歷,乃籍貫晨地、出身即族的史官肇貯製作,用以祭祀其先祖父乙之禮器。 此器除為西周已少見,且體積大、出稜扉的有蓋角外,尚有一尤為注目之處,在於其無論形制、紋飾乃至銘文皆與河南信陽浉河港出土的同形器基本相同;甚至當時發現的「父乙角(晨肇貯角)」本已有兩件,分別保存於河南博物院(參閱1)和信陽博物館(參閱2)——這樣的現象在先秦青銅器中乃時有所見:按歷來除了同銘不同形,或是銘文內容顯然與墓主無關的青銅器有分葬現象,亦存多次同銘同形青銅器藏於不同墓葬的先例,其不外乎是來自同一位物主,並可能同時生產,後再分至他人之手。考量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可能有贈予、掠奪和賵賻(贈予死者陪葬器物)三種[1];就同銘同形器來說,又較常發生於直系親屬和配偶之間[2]。考浉河港青銅器群早年即被洪水沖離墓葬原址[3],已無法確知其原屬墓地,唯獨此器既為又一件的「父乙角」,卻與他器異處,則很可能代表它們皆由肇貯製造,並因若干緣由現於此、彼——從于省吾先生所編《商周金文錄遺》收有一件今下落不明的〈肇貯父戊爵〉(圖一),也可知肇貯或其親屬的財物許久以前即曾在浉河港以外的某處出土。 註腳 [1]趙明路:〈周代赗賻制度〉,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頁11。 [2]韓帥闖:〈試論西周時期的“同銘異墓”現象〉,《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年第5期,頁24-25。 [3]信陽地區文管會、信陽縣文管會:〈河南信陽縣浉河港出土西周早期銅器群〉,《考古》1989年第1期,頁10。 [4]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2009),頁211。 參閱1.西周:父乙角(h. 29 cm)。河南信陽浉河港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參閱2.西周早期:晨肇宁角(h. 28 cm)。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青銅器全集》第六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頁99。 參閱3.晚商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紀:青銅饕餮紋角(h. 20.6 cm)。香港佳士得,2023年3月24日,拍品編號1105,成交價75,6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