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器彰德 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2066 唐代 漢白玉嵌寶石彩繪寶函

RUBY INLAID WHITE MARBLE COLOR PAINTED BOX  Tang Dynasty

起拍價: NT$200.000

NT$0 ~ NT$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05-18 13:00:00 (GMT+8)
LOT: 2025-A-01-2066 分類:
描述

15×15×22cm

漢白玉質器,表面多沾褐色附著物,應屬彩繪顏料,今多損佚。約呈立方盒狀,蓋頂開四角豁口、斜邊,底則連雙階扁座。蓋、口無榫卯,其中二對面之兩端各鑲銅管環,可穿鑰鎖。蓋面及四邊中央各藉紅、藍鑲石與珍珠排列三層單花花卉紋,蓋緣則分布若干四葉紋;又觀殘留彩繪,可知其原尚有花葉地紋。器蓋內側之黑彩則保存良好,乃沿壁面畫中蓮旁葉之對稱構圖。考此器之形制,其應屬舍利函,裝飾方面則顯唐風,於市場甚為罕有。 舍利瘞埋是中國中古時期流行的一種佛教信仰形式,係將僧人火化後的遺骸置入容器中以加供奉。按中土於東晉時期已有使用舍利容器之例,而於唐代尤為發達,至明仍偶有所見;又就具體表現言,是以瓶、罐、盒、棺、函等器組合裝納舍利後埋藏,或成為院塔塔基之一部,或安置在塔下地宮中,而亦可藏於塔身內部搭建的天宮。如此器之附座立方石函即專為這種用途所製,通常作為最外層容器使用,其內尚可再套一至多道銅、金銀、玻璃等材質之器皿,將佛骨層層保存。據統計,迄今出土的各代具紋飾石質舍利函概有五十件上下,和此器同屬漢白玉材者,可見山東藍田蔡拐村單獨發現的一件同形器(參閱1);至於同樣鑲珍珠、彩石且呈類似花卉紋者,則可參法門寺地宮八重寶函之第七重FD5:011-7(參閱2),是為質地近玉之珷玞石舍利函。 參閱1.唐:石函(l. 32 cm)。文軍:〈陜西藍田出土舍利石函圖像再探討〉,《文博》2013年第4期,頁44。 參閱2.唐:金筐寶鈿珍珠裝珷玞石寶函(h. 10.2 cm)。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法門寺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彩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