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器彰德 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2096 15世紀 銅鎏金十二臂文殊菩薩坐像
GILT-BRONZE FIGURE OF MANJUSHRI 15th Century
起拍價: NT$400.000
H 22.9cm
金銅造像,表層大致完存,仍泛麗澤。佛陀共生十二臂,雙跏趺坐於三角二層蓮珠蓮座上。其頭戴大花冠,束髮掩於後,旁分二髻垂肩,耳繫花巾緄帶。面形方潤,額央點方形白毫,細眉連波,眼窩深邃,雙目視下略闔,鼻尖微勾,兩唇豐顯。袒身、著薄裙,胸、肢掛瓔珞、珠環、臂穿。六手由上至下依施依印、與願印、捧佛缽成對結置於身前,且缽內尚裝一小菩薩像;另四手橫折於側,些微伸張,亦作施依印;後二手高舉首後,結根本印——考其形象,應屬十二臂文殊菩薩。像體良好,形制極罕,開臉、衣飾顯具尼泊爾造像特徵,尤為殊勝。 文殊菩薩(Manjushri)亦稱妙吉祥菩薩,為智慧之象徵,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亦頗受藏傳佛教尊崇;而在尼泊爾地區,文殊則被視為當地尼瓦爾佛教文化的起源:《斯瓦揚布往世書》(Svayambhu-Purana)即謂從文殊菩薩從五台山來到加德滿都,創造了適合居住的河谷,並定居於山上,不時引導當地的信眾;此外,尼泊爾民間至今還流傳帕坦古城(Patan)為文殊菩薩所建之說,且許多地名的來源亦與文殊之故事有關,可見其對當地文化影響之巨大。 至於如此器之十二臂文殊形象又稱真實名文殊菩薩(Namasangiti),幾乎僅見於尼泊爾地區,並有別於二臂、四臂之主流,極度珍罕。按存世的十二臂文殊造像多為馬拉王朝(Malla dynasty)之作品,可參尼泊爾帕坦博物館(Patan Museum)典藏之一例(參閱1)。 參閱.尼泊爾 十三/十四世紀:銅鎏金十二臂文殊菩薩像(h. 15.8 cm)。紐約邦瀚斯,2018年3月20日,拍品編號3203,成交價672,500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