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5003 紅山文化 玉豬龍

JADE COILED DRAGON Hongshan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300.000

NT$300.000 ~ NT$6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05-18 13:00:00 (GMT+8)
LOT: 2025-A-04-5003 分類:
描述

8.9×6.9×2.5cm

青玉質,基色雅潤勻和,柳綠如茶。器表逾半浸雞骨淡沁與附著褐塊,玉澤微顯於下,遂呈灰銀之貌。形制顯為紅山文化玉豬龍,若一大玦,渾實厚重。獸形首,雙耳似冠,直立於頂。巨目渾圓在側,眼窩粗而相連。吻部短收,雙鼻分出,唇線平直。體幹介於寰、矩之間,兼具相對平緩和曲折之處,無肢無足,頸部開一橫向隧孔,可資穿繩。尾部微窄,收平斜底,末出連梗接首。
玉豬龍又有獸形玦、獸首玦、龍首玦等稱呼,是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器形之一。和C形龍(玉龍)、太陽神人(獸首玉人)等民間俗名不同,「玉豬龍」一名儘管仍具較強的主觀性,實際卻出自發掘簡報[1];而玉豬龍的命名還直接牽涉到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亦即對其外形淵源的討論分歧:按歷來學者對於這種器物非龍非獸的頭部構造分為二系主張,一以孫守道先生和郭大順先生為首,認為是豬、熊、鹿等哺乳動物和龍組合而成[2];另一則以俄國學者C.B. 阿爾金和B.B.科爾帕科夫為首,主張由金龜幼蟲、蠶等昆蟲的特徵演化而來[3],惟無論屬於何種派別,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玉豬龍的形象屬複合形態,並不只是單一生物樣貌的表現,且已有龍元素的加入[4]。又以物質遺存角度考究玉豬龍的來源,則可知遼西地區、以至中國文明早在興隆窪文化(遼河文明,新石器時代早期)便有龍雛形的遺存,且於興隆溝聚落遺址中更直接發現豬首龍身的堆積藝術(圖一)[5],這一事實似乎十足強化了「玉豬龍」之說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遼河文明,上承興隆窪文化,下啟紅山文化)及紅山文化早期的特定小型器物(圖二)尚可觀察出與若干玉豬龍異曲同工之處,足為後者的形成提供潛在發展脈絡。
至於若欲探討玉豬龍的文化意涵,則仍需取決於對其複合形象的猜測:例如假設玉豬龍為龍、豬合形,那麼便可著重於原始社會基於自然資源而產生的崇豬習俗;假設玉豬龍為蠶、蛇合形,遂能將其意涵與先秦兩漢文獻及文字學接軌等等[6],目前隨其外形的爭論而尚無定說。又關於玉豬龍的功能,迄今則同樣未發現有力證據支持,其議題概集中於玉豬龍是否屬通神媒介,或僅停留在具特定意義的佩飾層面。
儘管存在諸多謎團,由玉豬龍開創的中華玉龍體系卻相對明瞭,值得略提,可分為形象繼承和器物繼承二種:就前者言,迄今的研究者多皆注意並認同紅山文化玉豬龍對凌家灘玉龍和商、周蜷體玉龍二者的形制影響(圖三)[7];以後者來說,則是如虢仲、仲姜(芮姜)一類周代貴族收藏紅山古玉的表現(圖四)——這不僅彰顯了紅山玉文化在中國玉器史上的關鍵性地位,也透露了遼河文明被當代學者視為中國龍文化起源的原因。
根據二十世紀後半陸續公開的具考古背景同形器,迄今已有多筆提出玉豬龍形制分類的論著。就其中朱乃誠先生之架構衡量此器,可知其位於玉豬龍外形發展的晚段時期(圖五)[8],相似例包括納斯台遺址採集品、敖漢旗薩力巴幹飯營子徵集品,以及旅順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典藏各一例,共通點乃耳小且頂端未高突、雙眼表以浮雕、鼻竅雙分、吻部相對短直、體廓存在明顯折曲,且尺寸猶相近——就後一點來說,具上述特徵的玉豬龍多屬中型例,也就是高度約七至十二公分者,符合郭大順先生將玉豬龍大小依體積分作三等,且製作上可能存在尺寸規範之主張[9]。縱使未能勝於量級,這種體態強勁、五官藏力的玉豬龍實頗加稀有,無妨於此器在同形器中脫穎而出。
註腳
[1]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冢群發掘簡報〉,《文物》1986年第6期,頁5、9-10。
[2]孫守道、郭大順:〈論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文物》1984年第6期,頁16。
[3]C.B.阿爾金著,王德厚譯:〈紅山文化軟玉的昆蟲學鑒證〉,《北方文物》1997年第3期,頁28-29。
[4]殷志強:〈紅山文化玉龍構成要素辨析〉,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紅山文化研究:2004年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頁301。
[5]劉國祥:《東北文物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頁65-67。
[6]範傑:〈紅山文化龍紋玉器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頁49-53。
[7]周曉晶:〈紅山文化玉器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頁110-113。
[8]朱乃誠:〈紅山文化獸面玦形玉飾研究〉,《考古學報》2008年第1期,頁19-29。
[9]郭大順:《龍出遼河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頁121-123。
[10]劉國祥:《東北文物考古論集》,頁65。
[11]劉曉溪:〈紅山獸首玦研究〉,《東北史地》2010年第1期,頁9。
[12]古方主編:《中國古玉器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頁89、135。
[13]郭大順、洪殿旭:《紅山文化玉器鑒賞》(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頁74、78。
[14]朱乃誠:〈紅山文化獸面玦形玉飾研究〉,頁23。

參閱3.紅山文化:玉雕龍(h. 6.7 cm)。郭大順、洪殿旭:《紅山文化玉器鑒賞》,頁173。
參閱5.紅山文化:玉豬龍(h. 11.8 cm)。香港佳士得,2024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1008,成交價604,800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