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5020 清代 硬木嵌玉雕松下高士圖插屏
HARDWOOD INLAID JADE INSERT SCREEN WITH SCHOLAR UNDER THE PINE DESIGN Qing Dynasty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1.200.000
H 25.5cm、W 18.8cm、厚度1.65cm
嵌式玉插屏。硬木座,墩出牙,雕雲邊。座面、站牙刻陽線雲龍紋。屏心無框,呈弧頂立矩。青玉質,淡潔近白,幾無沁色、節理。表面打磨潤亮,包漿隨紋飾泛澤於起伏之間。雙面浮雕松下高士圖,主題相同而各部構形有別:皆置畫面於峻山峭壁之間,群巖相接,細霧縈漫,洞天一色,遠處壁中尚現一亭閣。一面近處左置曲松,右生梧桐,中雕高士、童子二人,前者拄杖撫鬚,後者懸持一佩,相視而語;另一面改作兩高松、一勁柏,高士指柏而談,童子則抱琴隨其身後。良材無暇,巧技嫻熟,清古雅韻油然。
作為中國玉雕藝術集大成者之一,玉圖畫的流行乃由乾隆皇帝肇始:清代中期,無論官員獻玉或民間製玉皆一時呈現紋飾繁褥、題材庸俗、品質不精等趨向,令乾隆深感不齒。自其在位第四十一年始,乾隆以仿古為變法,試以自身影響力端正其人所謂「玉厄」亂象,不下數年官、民玉文化便有復趨典雅之象[1];而除仿古玉器外,玉圖畫也成為當時乾隆致力推行的創作形式之一,是因其本質多能表現士人生活之雅趣[2],並不易流於傭淫故——此器刻劃的山水人物、遠近交景及松下高士主題便都是清代玉雕的典型元素,其成就也尤能彰顯於斯。
此器選題經典,而屏心採相對少見之弧頂及雙面浮雕,其同形器包括美國克里芙蘭藝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TABLE SCREEN〉(參閱1,兩面刻御製詩各一首)及台北故宮〈玉雕山水人物插屏〉(參閱2,單面)、〈玉雙駿插屏〉(參閱3,雙面),並可見此器與這些宮廷藏玉的相似性。
註腳
[1]陸建芳主編,周曉晶著:《中國玉器通史‧清代卷(上)》(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頁53-60。
[2]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頁206。
參閱1.清乾隆:TABLE SCREEN (h. 15.9 cm)。傳世玉器,俄亥俄克里芙蘭藝術博物館藏。
參閱2.清:玉雕山水人物插屏(h. 23 cm)。清宮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參閱3.清:玉雙駿插屏(h. 17.1 cm)。清宮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