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6093 紅山文化 玉雙鴞紋佩

JADE PENDANT WITH DOUBLE OWL PATTERN Hongshan Culture, Neolithic Period

起拍價: NT$100.000

NT$100.000 ~ NT$3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11-02 11:00:00 (GMT+8)
LOT: 2025-B-01-6093 分類:
描述

17.5×12cm

青黃玉質,通體見自然白化與土沁,背面局部包裹沁蚀及土斑。孔槽與鏤口邊緣均呈圓熟弧面,表面留有磨製細紋,器呈直角圓隅的長方形板飾,中央開長橢圓形通孔,上下中線各立一小尖齒,左右外緣見鋸齒式起伏,正面以對稱構圖,中孔上下兩端各雕琢兩圓形雙眼,上下為相同的獸面,四角圓鼓近乎目珠的圓面,與卷雲狀線條相連,增強面具化效果,背面可見數處橢圓形淺凹與一處未穿透鑽點,應為定位由兩側對鑽後續磨通所留的工痕。整體視覺等軸對稱,節奏明快,以中孔為口或面核的構圖語言,是紅山文化晚期佩飾器的典型審美。
據學者研究認為此器獸面造型設計以正面撲鷹為原型[註1]。遼西地區紅山文化先民對鷹隼形象不僅有相當程度的關注和認知,也可能視它們為重要的崇拜對象,至於紅山文化獵鷹崇拜的傳統,是與紅山文化所在的遼西地區,甚至更廣闊的東北文化區的自然環境與經濟型態息息相關。一般相信,鷹崇拜是狩獵文化的產物,也與薩滿信仰的起源息息相關[註2],而馴鷹術則是獵鷹崇拜和薩滿信仰最具體的表現內容之一[註3] 。相似同形器可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雙獸(鴞)佩〉(參閱1)及雙鴞紋佩(參閱2),故此器在探索原始獵鷹崇拜、薩滿信仰及古代馴鷹術起源上極具學術價值。
註腳
[1]黃翠梅:〈紅山文化的鷹形玉器與獵鷹信仰〉,《故宮文物月刊》第361期(2013年4月),頁74。
[2]郎櫻、尚錫靜:〈北方民族鷹神話與薩滿文化〉,《民族文學研究》第三期(1988 年),頁79-82、88。
[3]于學斌:〈滿族的鷹文化〉《哈爾濱學院學報》第二六卷第十一期(2005年),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