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6119 漢代 青銅龍鳳紋搖錢樹構件
BRONZE MONEY-TREE-FORM ORNAMENTS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DESIGN Han Dynasty
起拍價: NT$600.000
H 50cm
本器為四川系東漢墓葬中可見的搖錢樹之枝葉殘片,薄片式青銅鏤空,邊緣見合範鑄縫與鑄瘤,局部保留銼修痕,紋飾以龍、鳳與卷雲為主,穿插若干化錢式圓孔與方孔,兼具象徵財祿與減重、穿榫功能。器物上可見冠羽高聳之鳳鳥、卷鬚張口之龍以及雲葉、靈芝等仙界語彙,構圖與四川葬俗中「升仙致富」的信仰相合。原器應由陶或青銅座、主幹及數層枝葉組成,表面呈孔雀石綠與石青藍交錯鏽層,為研究東漢蜀地之文化、金屬工藝與宗教圖像的有力標本。
搖錢樹主要發現於西南地區,考古學者馮漢驥於40 年代將其定名為「錢樹」或「搖錢樹」,此名稱被學術界廣為使用,80 年代起開始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主張稱為升仙樹、宇宙樹、金花樹或柱銖樹(註1)。搖錢樹大多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為青銅樹形鑄件,常見有龍鳳等瑞獸紋飾,枝葉透雕細緻,工藝上多使用塊範法與失蠟法,枝葉往往附有五銖掛飾,並且有人物、禽獸形象,有的樹幹上鑄有佛像,下部則為樹座,樹座有陶質、石質和銅質多種,表面有山巒、人物、神獸圖像,多見蟾蜍、神獸扶托樹幹,造型生動有趣,也多飾有錢紋,頂端中空,用以插立上部的青銅樹幹。
搖錢樹在東漢的思想文化中,不僅象徵財富與吉祥,更代表古人對升仙不死、神仙思想的願望(註1),也反映出人們由自然崇拜延伸至以金錢為主的功利信仰的社會變遷。本件青銅龍鳳紋搖錢樹雖僅是構件,然細節處理之細膩,展示了漢代青銅工藝的卓越水平,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涵義,是研究古代藝術、宗教信仰及社會結構不可或缺的珍貴實物。
考古學家發掘的搖錢樹,主要分布於今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和陜西省漢中地區,大部分都受損,其中著名的有舊金山亞洲文化藝術博物館庋藏的〈青銅搖錢樹〉,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庋藏〈青銅搖錢樹〉,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庋藏〈青銅搖錢樹〉。現存最大的青銅搖錢樹為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庋藏,綿陽市何家山2 號東漢崖墓出土的〈東漢搖錢樹〉。
註腳
[1] 俞偉超:〈秦漢青銅器概論〉,《中國青銅器全集·秦漢》,(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年)頁17。
[2] 周克林:《東漢六朝錢樹研究》,(成都市:巴蜀書社,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