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6208 明代 銅鎏銀金剛總持像
SILVERED BRONZE FIGURE OF VAJRADHARA Ming Dynasty
起拍價: NT$800.000
描述
H 25cm
本尊工藝是較為少見的銅鎏銀造像。金剛總持結跏趺坐,軀幹挺拔,主臂於心間合十作合掌印,即合掌持如意寶珠之意,兩側副臂挽持長莖飾葉花,右或持數珠,左托蓮莖之制,象徵大悲與清淨,面相豐圓,長目高鼻,三葉寶冠鏤空繁縟,髮髻高束,胸、臂、腰間瓔珞與瓔珞梳理嚴整,滿飾綠松石細嵌,為藏蒙地區常見裝飾。衣紋貼體而轉折分明,裙褶呈串珠式連綴,器表鎏銀,呈現百年歷史留下的歲月痕跡。寬展連座,底部銅質封板,陰刻雙金剛杵與八吉祥紋。
金剛總持(梵名Vajradhara)在密宗信仰體系中被視為本初佛,象徵一切佛的法身與智慧的極致,是密教諸佛最根本的本源,被尊為「三身佛」之一,也是諸尊密法的總持者。著名佛教大師釋太虛於所著《佛學概論》中寫道:「『多杰羌佛』譯為金剛總持,現持金剛杵以降伏一切魔怨,是依佛大雄大力具足無量方便功德而言。一切如來都有金剛身。」本尊佛像以銅為基材,施以鎏銀工藝,局部鑲嵌綠松石,顯現高貴美感,像主體端莊穩重,展現圓潤線條及健美比例,金剛總持雙手於胸前交叉,頭戴高聳華麗的寶冠,冠飾精細,並嵌有大量綠松石裝飾,頸部、胸前、臂戴等處繁複珠鏈,彰顯藏傳造像追求莊嚴與審美的工藝特質。銅鎏銀工法可追溯至元明以降藏地、尼泊爾及清代宮廷的造像潮流。銀在古代藏區屬於昂貴稀有材質,因此此尊的呈現方式更顯珍罕。鎏銀層與綠松石鑲嵌在色彩上形成鮮明層次,強調了立體效果與神聖性,在宗教審美上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