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藝術品專場
6245 銘文:鳥父癸西周 青銅獸首形骹嵌玉矛
BRONZE SPEARHEAD WITH ANIMAL-HEAD SOCKET INLAID WITH JADE Western Zhou Dynasty
起拍價: NT$800.000
L 40cm
本器為青銅與玉材的複合結構,器身分為三部分,一為骹部即柄端,以青銅鑄成,呈獸首形,面部突出,雙目圓睜,眼際飾旋渦狀眉紋,吻部上翹,獸首與柄身連續,柄身滿飾細密斜線與幾何紋,兩側鑄有對稱環耳,便於繫繩固定。青銅表面呈綠色銅鏽與局部褐色銅斑,顯示出長期埋藏的自然氧化痕跡。二為嵌玉刃部,刃
體為淺黃褐色玉材,斜削拋光,呈葉形或鏟形,與骹部嚙合嚴密,玉質表面有自然沁色及磨痕。三為刃面陰刻銘文,位於刃部中央偏上位置,有兩組清晰陰刻,經解讀為「鳥父癸」三字。「鳥」即族徽性符號,常見於青銅器與玉器,表示該器屬於「鳥」氏族或與「神鳥」信仰相關的部族。「父」在商周銘文中,常用於尊稱長輩、祖先或已逝的重要男性人物,也可作為「父乙、父丁」這類銘文的一部分,指代特定世系人物。「癸」為十天干之一,多用以標識人物名或製作使用的時間順序。若與「父」結合,通常指代一位具體的祖先名號,如「父癸」即「癸父」。綜合判斷,「鳥父癸」應該是器主或族群名號,直譯為:「鳥氏族的父癸(尊長癸)」或「屬於鳥父癸之器」。針對銘文亦可旁徵上海博物館庋藏〈鳥父癸尊〉(圖1),尊的圈足內壁鑄有陽文「鳥父癸」三字銘文,其與本件「鳥父癸」銘文一致,「鳥」字作立鳥展翅造型,為典型氏族徽記,父癸指受祭者名諱。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佳父癸爵及銘搨〉(圖2),其銘文雖非「鳥父癸」,但亦能作為本器之參照。
骹嵌玉矛屬於高等級複合兵器,製作難度高,成本昂貴,主要流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骹部以青銅鑄造,多作動物首或獸面造型,帶有穿環、突棱、渦卷紋、羽狀紋等形,刃部則以玉、玉質岩石或硬石磨製,表面可刻銘文或圖案,部分留有鑽孔以便與骹銷釘固定,嵌合方式則為骹鑄造時預留玉刃插槽,或採鑄後嵌裝,再用有機黏合劑固定,部分還有銅銷穿孔加固。青銅骹部與玉刃的結合,既保留玉器在禮制與祭祀中的神聖性,又引入青銅工藝的耐用性與莊嚴氣勢,此類嵌玉矛並非實戰用的兵器,而是禮兵器,用於祭祀、盟誓或儀典場合,象徵軍權與貴族身份,或用於王室或貴族隨葬,類似的玉矛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安陽黑河路、安陽花園莊54 號墓及江西新淦大墓中均曾出土(註1)。如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銅曲內玉援戈〉(圖3),可見玉質受沁呈牙黃色,「曲內」為青銅質地,上下闌和玉援之間裝飾有典型商代獸面紋,玉戈製作精良,耗人力物力更甚青銅戈,但質地脆弱又遠不及青銅戈,被認為是作為神權象徵的禮儀用器。
銅柄玉首青銅獸首形骹嵌玉矛作為跨材質複合器,見證了玉禮器向青銅武器轉化過程中的工藝創新與文化融合,嵌玉青銅禮兵器在市場中本就稀少,本器還具有「鳥父癸」銘文,實屬罕見,不僅具考古與藝術雙重價值,更是研究商代銘文不可多得之收藏佳品。
註腳
[1]《殷墟婦好墓》,彩版一九:2;《中國出土玉器全集·5》,頁88;《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商代墓葬》,彩版四八:2;《中國出土玉器全集·9》,頁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