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匏成禮 高古陶器專場
627 唐代 陶加彩持貓侍女坐俑
POLYCHROME POTTERY FIGURINE OF SEATED COURT LADY WITH A CAT Tang Dynasty
H 45.5cm
陶加彩俑,表色保存良好,極少脫褪。塑一攜貓侍女坐於覆布矮墩,其人頭束倭墮髻,面形豐渾若瓜,頷、頸亦堆脂成節。五官昭著,細眉蠶眼,浮鼻小嘴,雙耳覆於髮下。上穿尖領寬袖黃衣,下著鮮紅長裙,雙腳微伸,末露鞋尖,服、裳皆飾白地雙彩團花紋。腿間側坐一灰毛家貓,大眼尖耳,體態稍腴,捲尾貼臀,方欲起身,而架其前肢於仕女之右掌,後者則以左手撫之。女貌怡然,微顯悅色,任其寵獸於懷中躍躍欲試。著色精良,題材珍罕,刻劃出唐時物質優渥下的日常隅景。 今見唐代出土之仕女俑多為單人站姿,少數歇坐者則以持鳥居多,攜伴其他家獸者更是屈指可數,僅偶現於民間——此器便屬其一。案家貓於六朝隨佛法傳入中國,至其普遍進入漢人之生活正是自唐代始:考究文獻紀錄,彼時從宮闕大院到街坊里巷皆可見貓之身影;而武則天怕貓之趣史亦反映皇宮中已多有此獸;[1]可惜以貓為材之文學與藝術多自宋始,故今見唐代之人、貓互動仍不如後朝詳盡。與此器最為類近者應屬同唐高宗孫女金鄉縣主入葬之〈帶猞猁狩獵女俑〉(參閱1):其同為加彩陶器,而體現了盛唐貴族生活之另一面向;另外,南唐畫工周文矩亦有〈仕女圖〉(圖一)傳世,係年代與主題皆與此器類近,惟載體不同之作品。 [1]侯印國、李嘉宇:《中國撸貓簡史》(北京:中華書局,2024),頁33-88。 [2]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圖 軸(h. 180.9cm)。傳世繪畫,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參閱1.唐:帶猞猁狩獵女俑(h. 35.4cm)。陝西西安東郊金鄉縣主墓出土,陝西西安博物院藏。
參閱2.唐:三彩持鳥仕女俑坐像(h, 31.8cm)。紐約佳士得,2024年3月24日,拍品編號1009,成交價75,6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