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年代 日本、香港資深藏家珍藏專場
7021 唐代 越窯秘色瓷瓜棱蓋罐
YUE KILN SECRET CELADON MELON-SHAPED JAR AND COVER Tang Dynasty
起拍價: NT$300.000
描述
H 19.5cm
本器作瓜棱八瓣,罐呈直口,平唇,短頸,肩置四耳,覆帽形蓋,口沿作起翹浪緣,蓋頂仿藤鬚鈕。通體施青釉,色澤清潤勻淨,線條挺拔,整體風格符合唐代越窯「祕色」之雅致,
附木箱書題「唐代越窯祕色瓷瓜棱罐」。
越窯也稱「秘色窯」,晚唐詩人陸龜蒙的詩篇《秘色越器》裡曾讚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從陸龜蒙這首詩裡可以得知,越窯是山峰一樣的翠綠色,且越窯瓷器是當時的上好瓷器。歷史上也不乏其他記載,如唐代茶聖陸羽,便曾稱:「越瓷青,則茶色綠…青則益茶」,盛讚越窯青瓷所呈現出的釉色,「類玉」、「類冰」最適宜做為飲茶用具。(註1)此外,宋人周輝《清波雜誌》也曾寫下:「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點出秘色瓷產自越窑,並在錢氏統治的吳越國時期達到鼎盛並作為貢品,秘色得名緣於臣民不能使用(註2)。另外也有說法稱祕色源於燒製技術高度保密,無論「祕色瓷」之名緣何而來,皆不失「祕色瓷」作為唐至五代時期越窯青瓷上品的地位象徵。本器展示唐代青瓷工藝水平和審美風格的重要作品,可作為進階考究之依據。
註腳
[1]盧泰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宋時期的越窯青瓷及其鑑定〉,《陶藝》第33期,(臺北市:五行圖書出版社,2001年),頁80-85。
[2]耿寶昌:〈越窯「秘色瓷」瑣談〉,《文博》1995年第6期,(陝西:陝西省文物局,1995年),頁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