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704 漢代 和闐籽料白玉勾連谷紋高足杯

ARCHAIC KHOTAN WHITE JADE 'SCROLL GRAIN' HIGH-STEM CUP Han Dynasty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NT$1.000.000 ~ NT$3.0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4-12-22 13:00:00 (GMT+8)
LOT: 2024-B-01-004 分類:
描述

MD 3.6cm、H 12.1cm

和闐籽料白玉質,色微青,以燈照之則麗若旭日朝露,如晶如玻,潤潔不透,並見金絲沁帶沿底攀引。包漿雅殊,薄甚蟬翼,仍得翻耀柔澤;間雜餘燼狀附著物,厚略成塊,多染於溝槽。形為標準高足杯,廓高而細,壁面厚實。平口直頸,愈下微收,杯腹略窄於頂徑。尾先束後擴,末成喇叭圈足,足壁略厚,底面中心留管狀淺窪。表面紋飾概分三段,間束稜弦,口緣及腹、足相接處亦然。上段劃陰刻雙線X形勾曲紋,中段長逾器高之半,佈勾連谷紋,其渦旋多雙數成組,水平相接,轉向一致而峰處微浮,規整有序。下段頂緣則繡水滴形勾曲連弧,餘處留素。杯內打磨整潔,猶可見金褐叢斑沾於壁面。選料萬裡挑一,紋飾協調優雅,匠技規整緻密,堪為高古實用玉器典範。
高足杯為秦、漢宮闕遺跡和王侯陵寢中偶見之典型玉器,亦是於六國一統後新生之器形。有別於耳杯(羽殤)、角杯或卮一類宴飲或祭祀之器,今見高足杯多屬玉質,幾不以漆、木為材,目前被認為尚可能有承接露水之用,故其又稱承露杯。如《資治通鑑》載漢武帝於元鼎二年春天「起柏梁台,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飲之,云可以長生」;《太平御覽》則引《漢武帝故事》謂「帝作金莖擎玉杯,以承雲表之露,擬和玉屑服之以求仙」,案《漢武帝故事》雖屬志怪小說,然銅盤承玉杯之事確可由南越王墓發現之遺存(參閱6)以證,故玉杯「承雲表之露」一說應非妄添。此外,《史記》尚錄漢文帝十七年上大夫新垣平矯造「人主延壽」銘文玉杯以欺天子之事,[1]亦可看出秦漢長生仙道思想,甚至災異之學與這類文物的關聯性。
綜觀已知之秦、漢高足杯,其杯形皆無太大出入,而案紋飾及材料則可粗分為三:一是樸素無紋、妝點簡單,或作如此器三段紋飾(雙線X形勾曲、勾連谷/勾連乳丁、水滴勾曲)者,例如阿房宮遺址發現之〈高足玉杯〉(參閱1),不僅是今見最早之高足杯,其高超工藝尤不如多數秦玉,「體現了秦代製玉的最高水平」;[2]以及出土於西漢早期墓葬之類,廣西貴港羅泊灣1號漢墓之〈高足玉杯〉(參閱3)即是。二為純玉質杯而飾有特殊設計者,例如圓藝術2024春季拍賣會呈獻之〈螭龍勾連紋玉杯〉(參閱4),三則屬複合材質,例如上文提及之南越王墓〈銅承盤高足玉杯〉,或者近年出土於漢杜陵周邊之〈玉杯二〉(參閱7)——該例和另二件同出玉杯被視作「宣帝的御用之物」。[3]就上述之比對,可知此器屬於形態居中之玉杯。而其選材則練昆山之石,雕和闐白玉精華以承甘露,係無懈可擊的高古標準器。
註腳
[1]古方主編:《中國古玉器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頁275。
[2]見〈孝文本紀〉和〈封禪書〉,又以後者之記述較詳。
[3]劉雲輝、劉思哲:〈漢杜陵陵區新出土的玉杯和玉舞人〉,《文物》2012年第12期,頁79。

參閱1.秦代:高足玉杯(h. 14.6cm)。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四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頁117。
參閱2.西漢:高足玉杯(h. 6.3cm)。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頁155。
參閱3.西漢:高足玉杯(h. 11.3cm)。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一卷,頁187。
參閱4.漢代:螭龍勾連紋玉杯(h. 13cm)。台北圓藝術,2024年3月3日,拍品編號212,成交價3,600,000新台幣。
參閱5.漢代:雲紋玉杯(h. 12.1cm)。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二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頁132。
參閱6.西漢:銅承盤高足玉杯(h. 17cm)。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一卷,頁141。
參閱7.西漢:玉杯二(h. 12.8cm)。劉雲輝、劉思哲:〈漢杜陵陵區新出土的玉杯和玉舞人〉,頁74。
參閱8.漢:白玉勾連紋甘露杯(h. 11cm)。香港嘉德,2017年10月2日,拍品編號350,成交價3,540,000港幣。
參閱9.西漢:玉雕朱雀紋高足杯(h. 11.3cm)。香港佳士得,2020年10月9日,拍品編號16,成交價21,955,000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