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707 元代 玉鏤雕春水紋絛環
OPENWORK JADE 'SPRING WAVE' PENDANT Yuan Dynasty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D 12cm
青玉質,底澤潔素若乳,實而不透。器身逾半染土沁,似炙痕鋪塗於雕飾峰谷,並使器背浸色愈深。包漿油光滿盈,各處厚度不一,通薄自然。器形為正圓絛環,管體環上托滿面高浮鏤刻紋飾,屬俗稱之春水景象:以纏枝蔓草為地,蓮、荷綻承在前,其花瓣形對稱,層次有致;荷葉折緣為橢,走脈於面。餘部又作大雁(天鵝)三隻,其首如錐,長喙若矛,珠目圓顎。體則曲頸拱背,寬翼豐羽,尾短比裙,並藉密集陰線誇顯羽翮。兩雁處下,雙翅斜張,仰天而飛;另一雁返身回首,張臂成扇,與其同類對視。全器一體成形,紋飾佈局縝密,工技簡中寓繁,是為中國近古佩飾鶴立雞群之作。
「春水」一詞常與「秋山」並稱,二者皆是源於契丹人「四時捺鉢」之習俗:據《遼史.營衛志上》所記,捺鉢(契丹語:nutuk-ba)[1]即為行營之義,案遼人入主北方後雖都上京,大部分時間仍保逐水草而居之舊習,因此遼帝和皇室成員皆依四季遷移遊獵,並留下多數官人定居行政,其中「春水」即是春捺鉢之別稱。《遼史.營衛志中》謂「春捺缽: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曰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雁。晨出暮歸,從事弋獵」,由此可見春捺鉢主以魚、雁為食,且遼人尚訓鶻(海東青)以輔獵。近年吉林乾安發現春捺缽遺址群,便是此種行營的實際證據。爾後女真族消滅大遼並未絕其歲制,仍保留前朝春、秋弋狩之俗,並循漢語將春捺鉢改呼春水。[2]捺鉢既為掌權者自身的文化風習,春水、秋山之景遂成彼時貴族玉器的代表性題材,並在南、北一統後續存於元、明時期的藝術之中。
《金史.輿服志下》載「金人之常服四……其束帶曰吐鶻」,又曰「吐鶻,玉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飾」,案今存春水、秋山之玉器幾乎皆屬單件佩飾,已鮮見《金史》所稱之束帶(涼帶)[3];而春水、秋山紋之廣泛出現則確由金始,並有少量遼代及遼、金難辨之實例存世。就此器言,其地紋滿面,構圖不依春捺鉢之海東青啄雁實景,而轉作天鵝穿蓮,[4]且繁雜雕工之中尚蘊豪放雄氣,應屬元代作品。又其尺寸顯大於多數春水、秋山玉,縱使其構造為標準絛環樣式,且依然造於草原民族統治時期,仍較不似其同形器屬繫於腰間之帶飾,而可能另有他用。此器紋飾標準而勝於形體,在數量有限之遼金元春水、秋山玉中猶卓爾不群,係中國自然主題玉器、同時亦是跨文化藝術中的上乘之選。
註腳
[1]黃建淳:〈草原帝國弋獵網鉤的玉文化〉,《淡江史學》第22期(2010年9月),頁38。
[2]楊伯達:〈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2期(總第20期),頁11。
[3]楊伯達:〈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頁11-12。
[4]胡苗:〈金元時期「春水」玉藝術風格研究〉,《東方收藏》2023年第12期,頁13-14。
參閱1.遼/金:鶻攫鵝玉飾(w. 7.7cm)。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三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頁82。
參閱2.元:「春水」玉飾(l. 8.3cm)。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三冊(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頁484。
參閱3.元:天鵝紋玉飾(l. 6.5cm)。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三卷,頁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