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8009 良渚文化 玉鳥

JADE BIRD Neolithic Period, Liangzhu Culture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500.000

NT$500.000 ~ NT$1.0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11-02 11:00:00 (GMT+8)
LOT: 2025-B-03-8009 分類:
描述

H 4.5cm

青黃玉質,細琢成展翼鳥形,圓弧翼面,下作方形缺口似尾,頭部微起脊,器緣倒棱圓熟,通體拋光均勻,局部見霜白與沁色。玉鳥的背面,鑽有一對橫向的隧孔,顯見玉鳥的實用功能。玉鳥可能是與玉管、玉珠等組成組佩件,或是直接佩戴。全器線條簡潔流暢,雙眼圓鼓生動,活靈活現,樸拙可愛。
據考古資料顯示,玉鳥主要出自反山墓地、瑤山墓地、福泉山墓地、趙陵山墓地及新地里。其中,反山墓地11件、瑤山墓地2件、福泉山墓地2件、趙陵山墓地1件、新地里1件。除新地里的玉鳥出土於灰坑外,其他均出土於墓葬。良渚文化玉鳥形象表現方式豐富多樣,主要分為立體圓雕和平面刻劃兩種類型,常見於冠飾、玉器飾件等,表現鳥類的飛翔或棲息姿態。圓雕玉鳥根據形態又分為俯瞰展翅型和側立型,俯瞰展翅的圓雕玉鳥見於反山的M14(圖一)、M17(圖二)以及瑤山墓地M2。
玉鳥在良渚文化中被視為通天的神靈象徵,多作為宗教祭祀用品,代表天地交流的媒介。比較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兩者玉鳥造型風格,可以發現良渚文化的玉鳥造型多為平展形態,尖喙短尾,雙翼外張,作振翅飛翔狀,雙眼之間起脊,整體偏寫實且雕刻細膩,展示食肉類鳥類(如貓頭鷹)的形象,背面較為平滑,鳥頭較小。而紅山文化的玉鳥造型較北方式,以雕刻立體形態見長,寫實與抽象兼具。良渚先民具有崇鳥信仰,這種信仰在良渚出土的玉器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玉器上幾乎很少見其他動物形象,唯有單一的鳥形象,這種對鳥的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種形式。
良渚文化處於以太湖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相應的,良渚先民對外部環境產生很大的依賴,特別是自然環境對先民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極大的阻礙時,良渚先民們看到鳥類飛翔的本領,不由得產生神秘感和崇敬感,並加以神化崇拜。除了擁有飛翔的能力外,鳥還是太陽的載體,背負著太陽升起降落。在文獻資料與神話傳說中,太陽與鳥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對鳥的崇敬實質是對太陽的崇拜。史前彩陶就常借鳥表示太陽,河姆渡文化遺址有「雙鳥朝陽」圖像。瑤山墓地出土玉冠飾上的鳥紋,重圈環繞,體現著鳥日圖像的交融轉換,亦佐證了「太陽神鳥」的神話傳說。同形器可見良渚博物院庋藏〈良渚文化玉鳥〉(參閱)。玉鳥在良渚文化的發現,展現出良渚先民對鳥的崇敬,並彰顯了鳥形象承載著的多重社會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