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8019 漢代 玉握豬一對

PAIR OF JADE PIG HOLDERS Han Dynasty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800.000

NT$800.000 ~ NT$1.800.000
拍賣開始時間: 2025-11-02 11:00:00 (GMT+8)
LOT: 2025-B-03-8019 分類:
描述

L 13cm

以青白玉圓雕而成一對握豬,玉質透亮,帶有光澤。握豬型呈長筒狀以利手握,面部以淺浮雕加陰刻線塑出豕之圓眼、短吻、折耳與伏臥四蹄,背脊弧線順勢環繞器身,腹下以利角刻出連續折線,形成漢代玉獸常見的「線條造型」語彙。器表可見蜂蠟狀拋光與流水樣細密磨痕,陰刻槽底圓潤,局部留有黃褐土蝕與白色沁蝕沿天然紋理滲入的現象。
握豬,亦作握豕、握豨,握豬是漢代隨葬「握」類玉器中最具代表的經典之一。其斷面飽滿、尺度適中,圓筒體符合手掌握持的人體工學,兩端一作豕首、一作尾脊的抽象處理,使整體既可識別動物形,又保持手感的圓潤安全。豕在先秦至漢被視為家宅與富足之徵,如「家」字下「豕」是古文字學常舉之例。漢人喪葬觀念強調「厚葬以全生之形」,以握豕祈求後嗣繁衍、家道綿延,亦具辟兵禳災之護身功效。
漢代玉雕趨於概括、重整體輪廓,本對以簡練曲線界定五官肢體,符合漢玉成熟風格。背脊與四肢以單刀深掘、推磨、圓底槽收筆,與滿城漢墓、洛陽、關中地區漢墓所出同類器一致。表面黃褐色沁層呈片狀散佈於低凹處,白化沿微裂蔓延,是長期埋藏的遺痕,與河北易縣滿城中山靖王墓與王后墓出土握形玉豕、玉虎,形制近似。在陝西北郊、西安灞橋一帶東漢墓出土之握豕,亦見同樣的筒形體量與陰刻處理。此種斜刀線刻工藝俗稱「漢八刀」,這是一種簡潔而有力的刀法,以大斜刀雕刻為主,線條粗獷而流暢,強調豬的形態輪廓和立體感,特別是在豬的鼻吻、耳朵、四肢等部位刻畫典型特徵,因追求實用與象徵意義,雕刻線條俐落,制作較為快速。
若比較漢八刀與其他時期玉雕技法,漢八刀技法簡練而高效,所謂「漢八刀」指的是用八刀完成一件玉器雕琢的技藝,刀法精簡但每刀都必須準確有力,強調線條的利落和造型的神態逼真,體現簡潔而不失生動的美感。相比戰國或先秦時期較為繁複細緻的紋飾,漢八刀更注重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和動態感,刀法矯健、粗獷,營造出強烈的力量感和動物的生命力。與春秋戰國時期追求繁縟繁複的裝飾不同,漢八刀反映漢代強調玉器的禮儀功能與實用性,雕刻風格更趨簡約大方。漢八刀技法出現於漢代,正值帝國統一與社會穩定,其技法的成熟反映出當時玉器製作技術的系統化和規範化,以及玉器在政治、社會中的重要象徵地位。
同形器見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玉握豬〉(參閱1)、2018年香港佳士得,拍品編號2781〈青玉握豬兩件〉(參閱2)、及2025年香港佳士得,拍品編號1122〈白玉握豬一對〉(參閱3)。本對《漢代玉握豬》以厚重的體量、洗鍊的線語與自然的埋葬痕,完整呈現漢代禮葬玉器的審美與功能,其成對保存更見難得,具備學術研究與高等級收藏之雙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