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8027 紅山文化 玉C形龍
C-SHAPED JADE PENDANT OF DRAGON Neolithic Period, Hongshan Culture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起拍價: NT$1.500.000
H 20cm W 20cm
紅山文化C形龍,又稱「玉龍」、「C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700年至前2900年)最具代表性的玉雕神器之一。此型玉器以玉石琢製,造型獨特,整體呈現開口環狀的「C」字型,被視為中華龍文化的源流和早期龍崇拜的象徵。其中著名的賽沁塔拉大玉龍長約26公分(參閱1),是目前發現中體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玉龍,被尊稱為「中華第一龍」。賽沁塔拉大玉龍是歷史上第一個玉製的原始龍形象[1],且體型碩大,可能是用作祭祀或者求雨的禮制用具。打破了人們所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距今4000年的夏朝之說,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2]。
C形玉龍的原型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是以郭大順為代表,以豬或鹿為原型的C字形龍。二是孫機先生認為紅山玉龍以蜷體狀出現,是受蠐螬的影響[3]。雖然多數學者更傾向於其為豬首,因為當時豬除了是農業文化的標誌外[4],更是多子的象徵。但無論玉龍首部為何種動物,我們都能發現紅山先民會以動物作為圖騰崇拜。另外,在紅山文化早期為母系社會,曾出土陶製的裸體大肚孕婦人像,女神廟供奉女性神像,為紅山人的「女祖」,從這些古器物不難看出紅山先民對女性的崇拜[5]。此外,C形玉龍的形態可與胚胎發育的形象作為聯想,懷孕初期的胎兒就是「C」形,並無四肢,與豬、馬、牛、羊的初期胚胎相似。由此看出,C形玉龍所藴涵的意義應與「女性文化」或母系社會有關[6],有可能是生殖女神崇拜的象徵。
紅山文化玉器多以動物為造型,有玉龍、玉鳥、玉豬龍、玉龜等等,C形玉龍更是其代表之作,數量極為稀少。C龍風格質樸而豪放,圓雕、浮雕和透雕等雕刻手法日臻成熟[7]。再者,其工藝手法也有顯著特點,玉器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有少量的線狀雕飾,質感圓潤,不像從殷商、西周後的玉器般華麗細緻,這些都顯現出北方玉器的鮮明特色[8],將中國玉器的歷史推的更遠,在風格上更系統以及更廣泛的增加地域性玉文化的特點。
本件以整料碧青玉圓雕而成,體量高達20公分,十分碩大。玉質微透明,色呈青灰間雜褐色沁斑,表面可見自然風化紋與舊磨拋痕跡,器形呈C形,龍首微昂,口部微張,吻端圓潤,下頷內收,頸背隆起一道棱脊,尾部內卷,無爪無角,鬣鬃飛揚。整體輪廓渾厚而流暢,龍身一側鑽有小穿孔,應為懸掛或佩系所用。
紅山文化代表的西遼河流域古文化,在耜耕農業空前發達的大背景下,紅山先民製造了大量玉器,不僅用於祭祀,更重要是用於區分等級。學者研究,C形玉龍為紅山文化重要代表性器物,當時紅山文化正從母系社會的群婚制過渡到父系社會的對偶婚制,家庭和私有財產也隨之產生[9]。C形玉龍是紅山古玉中的重器。其作為祭祀的禮器,形成了以玉禮器為代表的禮制,只有大祭司或是部落首領般位高權重的人才能擁有。
C形龍之發掘僅止紅山文化中內蒙古及甘肅一帶之遺址,按該地區本為紅山統治階層居住之文明核心,既反映此器之特殊性質,其數量亦因此十分侷限,全球學術機構不過共藏有數十件,被民間收藏家視為重器。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紅山文化玉龍」一件已為中國文物局於2013年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內,其價值無須多言。此器外形簡中喻繁,線條表現充滿強勁力道,抽象外觀下隱含之文化脈絡更發引人遐想,玄秘雋永,足為珍玩。
註腳
[1]古方,李紅娟:《古玉之美》(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2]劉振峰,金永田:《紅山古玉藏珍》(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1月)。
[3] 殷志強: 〈紅山文化玉龍要素構成辨析〉,載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編:《紅山文化研究-2004年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6月)。
[4] 蘇秉琦:《中國文明的起源》(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5] 呂昕娛: 〈紅山文化圖騰崇拜的產生和發展初探〉,《赤峰學院學報》,32卷8期(2011年8月),頁1-3。
[6] 季兆山,張煜:《中國古代玉器文化分析》(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7] 呂昕娛: 〈紅山文化玉器特點探析〉,《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17卷3期(2011年5月),頁38-39。
[8] 李紅光,施俊:《中國古代玉器鑑定》(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年1月)。
[9] 錢益中,韓連國:《紅山古玉》(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