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裡乾坤: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專場
208夏代晚期青銅嵌綠松石項飾
TURQUOISE INLAID BRONZE PENDANTS Late Xia Dynasty
來源:日本酒井家族珍藏玉器
銅質本體,覆滿棕褐鏽跡,色似鐵蝕,可能為出土地濕氣較重或原料鍊度較純所致,僅可由背面零星區塊思其原貌。器形近圓,扁平略厚。上開缺口,狀若日之環食。頂緣收尖弧,二側各開穿孔,適合佩於頸部。或因氧化,二孔直徑如今不一。下衍等腰梯形齒,按其自帶框線,應非上部結構之延伸。全器器緣及上、下結構交接處皆留金屬框,其內鑲滿綠松石上百片。石片比鄰密布,幾無剝落,部分沾染銅鏽。石色交雜而濃、淡有致,以帶網狀黑紋者尤為特出,非取自單一石材;鑲石之尺寸亦不一統一,大致皆屬矩形或梯形,看似隨機拼貼,仔細端詳則驚覺其排列實是藉由每塊石片各邊些微的傾角交疊,最後方能使其契合器形之弧度,故面緣之石材既仍能保持其幾何直角,又可容於曲線邊框之內,不待匠人特意刪削,凡眼及秋毫者莫不驚為天人。鑲嵌表面微有起伏,加以紅金綠石,古袤餘輝油然而生。 此器頂緣收尖,又運用發達之鑲嵌技術與高超的幾何設計,應可追溯至齊家文化晚期信史已趨黎明之時。相較金質與玉質項飾,此物製程遠為費工:匠人冶製銅質胎底之同時須先丈量其尺寸,並備妥精度足夠之工具切割嵌石,還得精算各塊石片之邊角尺寸,最後方依序拼於其上,為細心、耐力與邏輯知識之三重考驗,對現代人而言無疑為難題,遑論數千年前之先民!其珍稀不言而喻。此種飾品歷來罕見。據考古資料表明,類此璜形項飾大致集中出土於河套地區及其周邊,(圖1)範圍涵括齊家文化及商、周故地; 2008年在其家文化晚期118號墓中發現的月弧形銅項飾,是目前中國境內已知年代最早的金屬項飾。(圖2)考其外型,推測應是作為項飾使用。部分學者主張此類項飾可能不只是一般的裝飾品,而是代表貴族或首領身分的標誌物。